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、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药品广告管理的通知

作者:法律资料网 时间:2024-07-23 05:04:54   浏览:9731   来源:法律资料网
下载地址: 点击此处下载

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、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药品广告管理的通知

国家工商局 卫生部


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、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药品广告管理的通知
国家工商局、卫生部



各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、计划单列市工商行政管理局,卫生厅(局):
《药品广告管理办法》实施一年来,药品广告宣传的审批、监督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。但个别地区还存在审批不严、查处不力等问题,造成违反规定制作、发布药品广告的现象时有发生,有的甚至出现欺骗性广告宣传,严重误导了广大病患者,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。为切实贯
彻执行《药品广告管理办法》,进一步加强对药品广告宣传的监督管理,请各地卫生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结合“打假”工作部署,在近期对药品广告进行一次检查,并于12月底以前将检查整顿情况分别报卫生部药政管理局、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广告司,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:
一、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要严格按《药品广告管理办法》的规定审批广告内容,对一年来所审批的不符合规定的药品广告,要立即进行纠正,并将纠正情况通报其他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的药政管理机构。
二、对未按审批内容制作发布的药品广告,卫生行政部门应建议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查处,对辖区内各种宣传媒介违反规定发布药品广告的,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依法予以严肃处理。上述行为情节严重的,卫生行政部门应吊销其药品宣传批准文号。并对被吊销药品宣传批准文号
的企业、品种等,应通报各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的药政管理机构。
三、自1993年12月1日起,将药品批准文号列入药品广告审批、制作、发布的内容,与药品宣传批准文号同时发布。对未同时刊播药品批准文号和药品宣传批准文号的广告,按《药品广告管理办法》第十九条规定处理。
四、药品是防病治病、康复保健的特殊商品,各种宣传媒介要严格规范广告刊播内容,对制作、刊播与药品无关的形容词语和离题的画面,如所谓“国家级新药”、“无效退款”、“保险公司质量保险”等不确切内容的广告,自1993年12月1日起,一律禁止发布,违者依法进行
处罚。
五、凡在药品广告宣传中使用药品商品名称(商标)的,必须同时加注其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药品通用名称。目前发布的广告不符合上述要求的,限在1993年12月1日前改正。



1993年12月26日
下载地址: 点击此处下载

国家计委关于内蒙古东送电价及国华准电上网电价的批复

国家计委


国家计委关于内蒙古东送电价及国华准电上网电价的批复


二00二年六月二十日

计价格[2002]940号


内蒙古自治区计委:
  你委《关于东送电价及国华准电上网电价的请示》(内计价字[2002]287号)收悉。经研究,现批复如下:
  一、核定国华准格尔电厂2002年东送到华北电网的电量(即内蒙古东送电超过68.17亿千瓦时的部分)电价(含税)为每千瓦时0.262元。
  二、核定国华准格尔电厂上网电价(含税)为每千瓦时0.228元,考虑到市场承受能力,将上述价格分步到位,2002年暂按每千瓦时0.212元执行。
  三、以上价格自国华准格尔电厂投入商业运营之日起执行。

  人民法院在发挥终结纠纷功能,实现服判息诉的过程中,如何让当事人通过“ 服”判实现“息”诉,成为当前法官面临的一大课题。鉴于“服”和“息”表现的是案件当事人的心理和行为,笔者结合审判实践和接访经验,立足司法过程的性质和诉讼节点的控制,从心理学的角度,对服判息诉进行了系统性的方法论思考。

首因效应,赢得信赖。心理学研究表明,第一印象对人的认知起着先入为主的首因效应,而且引导人们无形地扩大,进而形成光环效应。根据这一理论,裁判者要想让当事人接受裁判,必须从当事人与法官第一次对视开始着手。心理学的研究进一步表明,“热情”是第一要素,“在人类的品质描述中,热情一词位于人类品质词的中心”,当事人一旦认为法官是热情的,“就会把联系在其周围的其他人类优良的品质也配送给他”。“尊重”是第二要素,人都有被尊重的需求。此外,真诚与特别关注这些要素也至关重要。通过这些要素的输入,使当事人取得“这一法官是公正的”认知效果,进而最终认可我们的裁判。

光环效应,形成互动。在人际交往中,心理学上有一个相互性原则。《圣经》曰:“你期望别人怎样待你,你也要怎样待人”;朱苏力教授说:“法律说到底是要恰当地处理各种人际关系。”这就提示法官,要想获得当事人对法官包括对裁判的认可,就应该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去体悟当事人之所想,坚持以当事人为本,使法官与当事人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互动,从而最终理解并服从裁判。

心灵引导,激活真善。激活当事人心中的真、善、美。从心理学角度讲,影响服从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道德水平。我们应考虑怎样激发起当事人内心的爱与善良;因势利导,使当事人的不良情绪得以抑制消减,甚至转化为互相理解与体谅,最终理智地对待裁判。

把脉焦点,查证突破。要真正达到让当事人服判息诉的效果,功夫更在案件审理的本身——即不论对事实认定还是对法律适用均应围绕焦点问题展开。案件的焦点可以是事实的一个细节,也可以是一个细微的法律规定。找准了案件的焦点,围绕焦点刨根问底地进行证据的分析、事实的认定以及说理,不仅使案件的其他问题迎刃而解,当事人服判息诉的概率也会提高。尤其是遇到复杂案件,要先仔细给案件“把脉”,准确找出案件的焦点,并将这一焦点问题彻底厘清,尽量还原案件原貌,服判息诉的比例必然会提高。

文书制作,明理融情。中国传统法律思想中,价值取向是“情、理、法”的交融。心理学研究表明,人是社会性的人,大家比较关注社会对自己的评价与认可。作为对社会公开的裁判文书,必须以法律为主旋律,全面、准确叙述案件事实,并且对所叙事实做有力说明。百姓内心对公正的理解与法律的判断有时存在错位。要想让裁判文书“公平、正义、效率”等词语与中国传统的法律文化达成对话,必须结合中国人的信仰、价值、文化、传统、观念、心态等内容,使裁判文书的法律意义直达公众内心,做到以法服人、以理服人、以情感人,取得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。

判后寄语,答疑释法。心理学将人剖析为本我、自我、超我三个层面,本我是本能的我,以快乐为行事原则;自我是现实的我,以现实利益为处事原则;超我则是道德的我,以至善为原则。人在不同情形下“我”有着这三种不同的表现。在与当事人接触的过程中,努力挖掘各方当事人内心深处的真、善、美,使当事人道德层面的“超我”得以释放,从而达至互谅,促调服判。尤其是判后寄语应将重点放在答疑释法和告知执行相关规定上,以期实现服判息诉的效果。

(作者单位:山东省临沂市中级人民法院)